实验小学系秋瑾好友王婉青女士于1905年创办,前身为“道前街女子小学堂”,1987年3月命名为嘉兴市实验小学,1993年起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单位。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班89个,学生4173人,教职工217名。历史丰厚的滋养,使嘉兴市实验小学有着百年老校深深的文化积淀。学校培养的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世界各洲,他们中很多人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国际著名气象学家、院士陶诗言、中国第一枚世界田径比赛金牌获得者姜玉民、“风云一号”副总设计师沈琮、著名旅美华人科学家许田博士、著名旅澳画家沈嘉蔚、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高颂烈等等。
自1998年以来,学校确立了“童化人生创造和谐未来”的办学理念,在各个领域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和谐教育”为特色的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仅2003年至今,学校相继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20多项。
近年来,学校探索“文化引领”多校区一体化办学模式初显成效。
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教师,逐步形成“评”、“研”、“引”相结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学校除了以常规管理制度为依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之外,努力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育科研管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形成“研究专题——校级立项课题——区级立项课题——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的课题申报链,在“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体系建设中,架构起以“和谐教育发展性研究”为主导的课题网络,关注以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以涉及到“教育价值提升、培养目标重构、教育环境重塑、组织形态变革、教育活动重构、评价系统建立”等方面的课题群的建设。
在课程管理方面,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童化”课程体系,建立和谐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着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今,学校已经建立了六大社团下的机器人工作室、勇敢者足球队、极速轮滑队、苗苗田径队、蓝天航模队、小菱花艺术团、红领巾网校等几十个学生子社团,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
回眸过去,嘉兴市实验小学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立足于本校实际,在“求实、创新、活泼、向上”校风的激励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学校着力创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省级经典名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领导人刘云山视察学校
聚精会神的嘉实学子
致童年致梦想毕业季活动
二维码课题上国展
走向国际的少儿文艺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小学音乐专场承办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创办于2008年,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由南湖区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新公立学校。
学校坐落在南湖新区内,北依凌公塘河,西临凌公塘主题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13270平方米,建筑面积70918平方米,总投资2亿多元。校园功能区划布局合理,楼宇安排错落有致,外立面采用灰砖和木栏构建,整体格调古朴典雅。
走进校园,琴苑、奕林、书轩、国学亭各得其所;鲜花、绿草、名树、奇石、假山、池沼、藤架、雕塑交相辉映;“理念石”、“生态群落”、“百草园”、“百果园”、“百菜园”、“星空长廊”、“科技长廊”妙趣横生;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楼厅文化、行为文化色彩斑斓。校园景观设计既注重整体统筹安排,又注重局部精雕细刻;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学校校舍及所有配套装备设施均达到或高于省标准化一类学校,是一座文化氛围浓郁、内涵丰富、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求学殿堂。
学校按照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制规划建设,设计规模90个班。2008年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开始招收小学生和初中生,2009年开始招收高中生。目前,学校有12个年级、74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26个班,高中12个班),在校生近3200人;专任教师212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40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80多人,硕士学历层次的教师30多人。
学校秉承“授人以渔”的办学理念,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积淀和丰厚资源,以科研促教学,博采众长,吸收国内外教育思想之精华,积极打造既有品牌又有品质的现代名校。建校五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乐业精业,爱岗爱生,坚持特色立校,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努力培养和造就“有责任的人、有品位的人和身心健康的人”,毕业生不仅综合能力素质强,在近两三年参加的小学质量抽测、中考和高考中,成绩已位居南湖区乃至嘉兴市前列。
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嘉兴市中小学示范标准化实验室学校,嘉兴市中小学示范机器人实验室,嘉兴市足球、田径、篮球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南湖区办学水平考核优秀学校以及国家级体育俱乐部等荣誉称号。
办学五年来,学校积极向外拓展,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承办市、区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合作平台的教研活动50多场次,接待国内外来宾两千多人次,充分展示了学校风采和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如今,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学府气息浓郁、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一流的名校在党的诞生地——南湖之滨已巍然屹立、悄然崛起!
秀洲实验小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场承办学校
秀洲实验小学位于嘉兴市秀洲新区吴越路191号,是嘉兴撤地建市分区以来秀洲区在嘉兴市城市范围内建立的第一所实验小学。学校于2003年4月,由区人民政府批准挂牌建立,于当年九月一日正式开学,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022名。专任教师70名,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7名,中小学一级教师51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89.2;区、市级以上“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学科带头人”32名,占49.2,其中嘉兴市名师2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名;专任教师合格学历100,大专以上高学历教师58人,占89.2,是一支充满活力和朝气,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
近年来,学校以构建“秀”文化为契机,以“我行我秀”为办学校训,以“秀出我们的精彩”为办学口号,以“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优秀的人生”为办学愿景,将学校各项工作融入“秀”的元素,以不断秀出教师、学生、学校全方面的精彩。
一、在习惯培养中秀出精彩
一直以来,秀实都将“习惯的培养”放置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针对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分别以“三字经童谣”“主题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为抓手,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活动习惯以及创新的习惯,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从2013年开始,秀实又以“全面推进写字教学”为抓手,通过学校写字教学氛围的营造,家长写字教学方面的培训,教师写字教学方面的研讨、交流,学生写字教学的落实,俱乐部活动书法班的开设以及选修课程的开设等一系列手段,促使秀洲实验小学每一位孩子能秀出一手好字,秀出一种细致的习惯,秀出一种良好的品格。
二、在创新教研中秀出精彩
秀洲实验小学一直以来就秉着“以标导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秀实更是加大了创新校本教研改革的角度与力度,在主课题《构建小学“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引领下,“主题引领下的全员教研”、“捆绑式年级教研”、“青年教师协作研讨”、“全员秀课堂”、“精彩十年,情系秀实课堂秀”、“秀实沙龙”等不同方式、不同载体的教学、研讨模式逐渐“显山露水”,显示出秀实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的扎实与创新,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效:十年来,八位教师在嘉兴市“南湖之春”教学改革展示舞台上一展风采;十年中,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列。
三、在丰厚阅读中秀出精彩
秀洲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在区、市、省都有一定影响,省内外一些学校经常前来学习、取经。几年来,我校在倡导师生共读、共写的书香氛围中,继续重视、深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校以读书节为载体,以日常指导为习惯,开展“阅读与经典同行、阅读与指导同行、阅读与活动同行”三大系列活动,营造着学生们读书的氛围,积淀着学生读书的习惯,延伸着学生读书的快乐,丰蕴着学生读书的厚度。
四、在选修课程中秀出精彩
学校“秀”文化自主选修课程日趋完善,共推出六大类二十六个课程项目,包括:语言成长营,包括美文欣赏、经典诵读、童话聚成、小小作家等;艺术展示苑,开设儿童画、中国画、版画、摄影、合唱、硬笔字、铅笔字等;科技大篷车,包括科技探索、三模、电脑动画等;思维训练营,有数学乐园、数学广角、信息编程等;还有体育竞技场和实践工作坊。这些自主选修课程的开设,真正践行“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程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课程理念。
五、在改革评价中秀出精彩
2012年开始,在“秀”文化建设的理念推动下,秀实改革了评价制度:在一、二年级中取消期末笔试,实施快乐考试;在一到六年级学生中推行免考生制度;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实行特长生考级制度……通过一系列评价体制的改革,每一位秀实学子都能更好地秀出自己的精彩!相信秀洲实小会在“秀”文化引领之下不断地“我行·我秀”,在教育的舞台上演绎更多的精彩!
近年来,学校九年一贯制实验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书香育人办学特色,学生成果取得大丰收。其中,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获省级二等奖,在2013年度县首届学科素养竞赛中学校获得两项集体优胜奖,在2014年嘉善高级中学自主招生中,三名同学被高分录取。
学校课程改革成果:
学校基于学生视界确立了“国家课程落实好,校本课程序列化”的课程改革总体框架,进行了“学做问”教学模式探究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两项实践研究活动。“学做问”教学模式来源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和“小先生制”的理念,通过创建合作小组,形成小组学习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以“课前预学、课堂悟学、课后固学”三段式操作,着力实现教、学、评三转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将乡村少年宫作为校本课程的实施阵地,将学生的阅读拓展延伸至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无限魅力。在成立学校少年宫的一年多年时间里,已有近四十个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内容涵盖“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五大类,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课程改革概貌:
嘉善县大云实验学校——中小学综合实践专场承办学校
坐落在鲜花烂漫之乡的大云中心学校是嘉善县第一所公办的九年